智能工厂为引,供应商及平台赋能

发表时间:2022-06-29 13:19作者:admin

供应商、平台如何赋能

根据《规划》的主要目标,到2025年,要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、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;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
如何理解上述概念?王宝友表示,工业互联网平台,是向下连接海量工业设备,向上对接面向各类工业场景的优化应用,发挥着工业资源汇聚和配置的关键作用。因而,工业互联网平台须具备各类资源整合的能力,包括整合控制系统、通信协议、生产装备、执行系统、管理工具、专业软件等;同时,平台还需要具有强大的基础技术能力、优秀的应用服务能力、可持续的投入产出能力等。

王宝友进一步告诉记者,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平台,它们不仅是将网络、数据在工业中进行简单应用,更需要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重塑企业形态、工业链和产业链,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,实现降本增效、产品升级。

供应商、平台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自身优势?王宝友表示,供应商、平台需精准定位。一方面,要提供优质、差异化的服务;另一方面,要围绕不同对象的工业应用场景进行匹配。

王宝友建议,跨行业、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,可以通过汇聚产业资源,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;特定行业及特定区域的特色型平台,可以服务装备、消费品、能源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及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的区域;单点技术突破与集成的专业型平台,则需推动数字孪生、工业大数据分析、边缘计算、远程监控等领域前沿技术与工业机理模型融合创新,解决制造业产业、企业在设计、制造、管理等方面的问题。

针对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策略。王宝友表示,针对头部企业,供应商、平台的做法是可以打通企业的内部数据通道,开展协同设计、共享制造、供应链协同、资源统一调度等,加快企业创新,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。而针对中小型企业,可提供“低成本、快部署、易运维、强安全”的轻量化服务,赋能中小型企业快速形成自身数字化能力,有效降低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。

为此,郑茂宽也结合实践表示,实际上,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包括了要为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,但从过往企业的实操层面来看,由于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复用率较低,那么对供应商来说资金周转率也会较低(从设计到交付历时大多超过6个月),工业互联网在这一领域的实施成本很高。

郑茂宽告诉第一财经,中小企业做智能制造转型、升级,可以利用一些开放性的“低代码平台”购买自身所需要的应用模块,这些模块拖拉拽功能强,且涵盖生产计划、质量分析、仓库管理等。这样下来,中小企业耗费的成本低、模块开发周期短,操作也会相对简单,是当下的一种趋势。

供应商、平台还将如何创新?王宝友则认为,供应商、平台除了接受政策支持和投资,也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,实现可持续运营。平台、系统集成商、工业软件服务商等共同提供赋能企业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分成;还可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潜力,例如开展服务订阅收费、数据交易、模型交易等。

实现IT与OT“人才融合”

记者在调研多家制造业企业过程中也了解到,要顺利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技术人才与业务人才的融合与衔接也是一大挑战。

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、总工程师戴铮对第一财经称,在他所承担的“航天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”建设过程中,仅架构论证环节,所里就成立了涵盖信息化、业务部门、咨询公司核心人员的专业团队,70余人次近20家单位密集调研求证,近30次的架构论证研讨和技术交流后,才得以将系统解决方案敲定。

结合制造业企业实践,王宝友表示,传统制造业的转型、升级中不仅需要OT(操作技术)和IT(信息技术)复合型人才,也需要企业管理人才、行业领军人才、专业技术人才、产业工人等多维度、多层次人才,在开展行业应用时,还需要掌握特定行业相关工艺、业务流程、工程经验等行业特色内容。

而现阶段,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供给非常缺乏,且培养面临诸多困难。原因在于:一是岗位规范化程度较低,导致人才供需两端匹配度不高。二是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,有部分高校积极探索该领域人才培养,但由于缺乏课程、教材、师资及专门的实训环境,教学过程面临很大困难。三是工业互联网相关专科、本科、研究生专业与职业匹配度需进一步提升,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类别与职业小类的匹配率上,数据显示,专科教育、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依次为 33.3%、39.4%、34.1%,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
为此,王宝友表示,一方面,要加强产业和教育融合,汇聚研究院所、企业、社会团体、产教融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共建人才培养生态;另一方面,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,加大高素质、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,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,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。此外,工业互联网相关职业人员,则可通过企业岗位培训、继续教育学习等不断提高员工对职业的匹配度。


分享到:
振方智能
服务热线
0377-67061111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行业新闻 技术文献

科研成果
产品开发 商业运营 产品管理
人才招聘
合作伙伴
核心优势
合作模式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
留言反馈